欢qiáng势的女性,也喜欢被恋人牵着鼻子走。过度恋父的女孩男孩的成长是畸形的,他们不懂得怎样去恨父亲也不会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在他们眼里父亲就是指南针,是权威的象征,过度恋父者往往会十分的依赖父亲,无论多大都不会想脱离父亲的怀抱,也会影响自己和父亲的婚姻家庭。巫女,就是典型的过度恋父者。”
我问道:“那我就奇怪了,她有哥哥,有mā mā ,而且她mā mā 也是去哪里都带着她,反而她父亲很少在家,她为什么还能恋父?”
柳智慧说道:“巫女的mā mā 虽然带着巫女,却不管家,不管丈夫,不管孩子,不管巫女,只是带着,却不管教,她自己言传身教,跟着她丈夫之外的男人有不正常的关系,这让巫女从小就认为,她也可以这么做,她也可以想跟谁在一起就跟谁在一起,她没有了正常的婚姻恋爱的观念。她的mā mā 虽然带着她,但她并不和她mā mā 亲,她mā mā 只是让她帮忙赚钱,把她当成工具用,她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孤独,渴望得到关爱的。而在这个年龄阶段,最渴望家庭关怀关爱的阶段,巫女的爸爸每次回来,对巫女比巫女的mā mā 好很多,巫女从她父亲那里得到了关怀关爱。当然,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yòu儿在3到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么孩子的心理也就谈不上发展或成长了。而巫女在yòu儿的年龄阶段,父亲并不在身旁,她的心理根本没有发展和成长,这对巫女的性心理造成了很明显的影响,这其中涉及到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的问题。孩子身心的良性发展与她是否处于单亲家庭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亲家庭中若家长与孩子沟通得好,教育方式到位,孩子一样可以健康成长;双亲家庭中若父母不和睦,或是双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不成共识,亲子关系也会扭曲错位。”
“巫女在母亲的冷漠和在父亲的愧疚和溺爱中长大,无意中更加认识了自己的家庭缺陷,因而在同龄人中比较自卑、孤僻。由于父亲回来的呵护、疼爱、理解,巫女自然跟父亲相处时心理放松、自然、有安全感,与父亲交流也更加顺畅直接。父亲在巫女的心目中更像知心朋友。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巫女心理也有所发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她意识到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觉得自己是女人,而且开始有冲动了。这时巫女对父亲的迷恋已经显现出来,但最终促使巫女把父亲当作自己性对象的,则是一种对父亲的补偿心理。巫女的父亲没有同女儿探讨过与其母亲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青春期的巫女已经不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了,她已经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好,觉得自己要对父亲的单身负责,进而以一种自认为恰当的方式回报父亲的关爱之恩。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父亲在巫女那颗萌动的心中完成了从知己到恋人的转变。看得出,巫女之后的回报是有准备、有计划的。”
“可是,巫女母亲对巫女异常表现的发觉和对巫女的殴打和控制。让巫女对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情人都产生了极致的怨恨,从而开始了报复。”
我听着柳智慧的条条有理有据的分析,深深的被带入巫女的心理世界里,巫女,jīng于心计,懂得忍耐,在忍耐中处心积虑找机会利用机会杀人,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女人。一个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能残忍可怕jīng于心计到这样的境界,可怕不可怕。
柳智慧继续说道:“她mā mā 将其父亲杀死。巫女失去了最爱的人,所有对母亲的感恩全都化作乌有,也用同样的手段,杀死了母亲。她挣钱来烧给自己的父母,是因为她从小耳读目染自己母亲做法事时对亡魂的祭祀,她心中是信鬼神的,她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自己的父母就在那一边,她认为烧钱给他们他们能花得到。也许她只烧给她父亲,也许她两人都烧给,对父亲的爱,和尚存一丝对杀死母亲后的愧疚。不过我认为,她不会对她母亲有任何的愧疚。她应该只是烧给她父亲,她父亲是她活着的唯一寄托,jīng神支柱,没有了她父亲,她活着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她想挣钱,很多的钱,烧给另一头世界的父亲,给他享受。甚至她还可能想,挣够了很多钱后,她自杀,跟随自己的父亲到另一个世界,不再过贫穷打工分别的日子,挣足够的钱可以让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抽着烟,听完了巫女的分析,说道:“很jīng彩。应该就是这样。”
柳智慧说道:“这个女人留不得,她会利用人的迷信心理,蛊惑人心,骗人钱财满足私欲,甚至不惜害人性命,就是为了要钱烧给自己父亲。她的报复心很qiáng,谁要是得罪了她,她不会当面发火,报复,她会深埋心底,伺机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