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历史>农夫三国> 266.河东世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6.河东世家(1 / 2)

266.河东世家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就是正拜,男上左,女上右

凶拜,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男上右,女上左

奇拜,只拜一次,奇做奇数之(ji)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女子之拜,有拜字即需跪地,不过不扣头,只是微微低头。比肃拜低一点的,就是“肃”, 区别就是,肃不跪。是站立而低头,双手自然下垂。

侠拜,女子见男子,女子先拜,男子答拜,女子再回拜,这一套动作就叫“侠拜。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详解

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

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礼仪动作一览 礼名 动作 适用范围 礼义

拱手礼 胸前拱手,后收,前推 日常礼仪 恭敬,接受,礼让

揖 礼 曲臂,抱手,躬身 常规礼仪 恭敬,给予,接受

一拜礼 臂,拢手,躬身30度 初相见,敬长 恭敬,接受,给予

两拜礼 展臂,拢手,躬身45度,两次 常规大礼 恭敬,接受,报答

三拜礼 高揖至额,躬身90度,三躬 敬天地祖师国 恭敬,接受,报答

叩首礼 踞坐至地,拜,叩首 特定大礼 恭敬,接受,报答

执手礼 双手出,长下幼上,长执幼 行于长幼之间 父慈子孝,师道生尊

交手礼 双手交叉胸前,推出,平示 代孔夫子还礼 推让,给予,示之

鞠躬礼 垂手,躬身,可深可浅 通行礼仪 谦恭,接受,礼让

附手礼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礼前站姿 诚意正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