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肃穆,礼乐渐起。
长孙无忌主持的祭天仪式开始。
骝驹、黄牛、羝羊三牲宰杀在祭台之前,连同玉璧、玉圭、缯帛,置于薪柴之上。
“初平二年,日吉时良;雁门设坛,祭天祈祥……”
……
誓师阅兵的仪式,是反复商量过的。
刘芒主张简化仪式,弄得时尚而有气势,就如网络小说开篇几章一样,直入正题,“呜呜呜”号角一吹,“咚咚咚”战鼓一响,“哐哐哐”jūn_duì 亮相,让观众看得兴奋激动血脉偾张就ok。
长孙无忌等人还是坚持要庄重一些,毕竟这更符合世人的理念,免得让其他诸侯说三道四。
最终,保留了祭天仪式,祈求天神赐福,让即将出征的战士坚定必胜的信念。
积柴点燃,烟火升腾,将祭品敬献上天。
祭天完毕,万民欢呼。
“呜……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响起。
“要阅兵了!”
“别出声!”
“快看,上台子的,就是刘绛天刘太守!”
“在哪?啊,那不是个少年吗?”
“少年咋了?你年纪大,你能做太守吗?”
“都消停点!大军要进场了!”
“咚……咕咕咕……”
急促的战鼓响起,民众的心跟着战鼓快速跳动起来。
“呜……呜……呜……”
“咚咚咚……”
号角战鼓齐鸣,旌旗招展,一支整齐的队伍率先步入广场。
当先一将,浑身银白,手中紧握素缨錾金枪。
“哇!杨将军!”
杨延昭,是雁门英雄,是百姓的偶像。
“杨六郎!杨六郎!杨六郎……”
万众齐声高呼着,这是对英雄最崇高的礼赞。
杨延昭的队伍,在广场上站定。紧接着入场的,是满桂和斛律光的骑兵队伍。
“骑兵欸!”
骑兵气势更盛,更吸引眼球,但民众对满桂和斛律光不熟悉,自然不会像崇拜杨延昭一样。
“哎!这次一定是六郎挂帅吧?”
“那还用说,六郎第一个进场,不是六郎挂帅还能有谁?”
“那也未必哦,据说刘太守手下好多猛将呢。”
“别嚷嚷了,快看,这个将军好威风!”
中军大队,浩浩荡荡,当前一将,白盔白甲白袍,手中剑刃长刀。
“这谁啊?”
“苏定方将军啊!救援阴馆,救了咱的命,你都不知道?”
“不许嚷了,快看!”
苏烈的坐骑在阅兵台前站定。
“嘚嘚嘚……”
杨延昭缓缓提马向前,在苏烈马前停下。
“啊?不是六郎挂帅啊?”
“闭嘴!再敢嚷嚷,用泥巴封了你的嘴!”
杨延昭横担素缨錾金枪,叉手行礼,一字一句,声音朗朗:“大汉,雁门北驱匈奴部,正印先锋杨景,率本部三千将士,列队完毕,等待检阅。”
“归队,待阅。”
“诺!”
杨延昭缓缓拨马,回归本队。
“啥?真的不是六郎挂帅啊?”
杨延昭的粉丝们受不了了,替六郎大抱委屈。
“你懂啥?刘太守手下猛将如云,没听到吗,六郎是正印先锋,已经很厉害了!”
场上,满桂、斛律光催马上前。
“大汉,雁门北驱匈奴部,左路统领满桂,率本部一千骑兵,列队完毕,等待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