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历史>求活在金朝末年> 三零八章:内政,成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零八章:内政,成绩(1 / 2)

完成了骑兵的扩编后,陈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兵,他对六个步兵旅进行了扩编,将原本三个团,一万两千人的旅,全都扩编成四个团,一万六千人的满编旅,扩编后空缺的兵额就用新兵补充。

这样一来,陈宪的jūn_duì 就扩大成了六个步兵旅,将近十万人,两个马步兵旅三万两千人,一个猎骑兵旅一万六千人,两个突骑兵旅,一万三千人,总人数接近十六万人!

除了山东本地的驻军,陈宪还在辽东半岛驻扎了三个步兵团,三个马步兵团,三个猎骑兵团,三个突骑骑兵团。这又是近四万人。

这还不是全部,这两年多来,陈宪全力发展舰队,此时他手下已经有了大小战舰一百多艘,水兵,水手四万多人!

这样庞大的jūn_duì 人数,相对于山东东路不到三百万的人口总数,无疑是过于庞大,说是穷兵黩武也不为过。

在这个时代,也就陈宪能做到用三百万人口,去养将二十多万的士兵。

而且养的不是叫花子般的炮灰,而是精锐的职业兵。

这些年,陈宪领地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水平。

例如交通。

早在陈宪刚刚占领山东东路的时候,为了控制地方,他就开始大肆修路。

因为有水泥的存在,陈宪修的路远比这个时代所谓的官道质量要好得多。

当然,他还做不到用水泥去硬化路面,但他能用水泥去修道路两边的排水渠。

有了水泥,陈宪修路时就可以先用水泥和石块在道路两边修建护堤沟渠,然后用粘土,沙石在护堤内层层填入,形成平整的路面。

有了护堤和排水渠以及上层的沙石,道路就不会在下雨天变得很泥泞,在护坡的保护下,也不会很快垮塌,能够维持很长时间,再加上专门成立的养路部门,就能维持一个高水平的交通网。

陈宪这些年通过大力宣传靠右行……等基础交通规则,成立交通骑警巡逻,一方面维持交通安全,一方面维持交通秩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交通规则,又大大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

除了陆路交通的发展,还有水路交通,山东东路缺乏优质的内陆航道,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半岛海上交通,陈宪通过道路,将海港和内陆连接起来,大幅度降低了交通成本。

陈宪发明的带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也是山东东路地区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辆旧式的两lun dà车,一次拉上个三四百斤的货物,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一辆四匹马拉的,带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满载时可以拉一吨半的货物,也就是将近三千斤,就算平均到匹马上也有七八百斤,比两lun dà车节约了将近一备的畜力,还能节约三倍的人力。

道路的改善,又进一步改善了四轮马车的载重量。

在黄土铺成的软路上,四马拉的四轮马车只能拉一吨半的货物,但当驶上两边有水泥护坡,下面是夯实的土层,上面铺着沙石的比较坚硬的路面上,同样的四马拉的四轮马车,就能拉动两吨的货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