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都市>重生之太子党> 第3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节(1 / 2)

只是这声音比蚊子还小,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娇羞劲儿。

话一出口,崔容就觉得不对劲,整张脸开始泛红,下意识咬紧了嘴唇。

杨进见状绷不住大笑出声:“你这样子可不像小表弟,活脱脱像个小媳妇儿!”

崔容怒,终于确定自己是真的被、调、戏、了。

谁能想到不苟言笑的五殿下竟然会对自己开这种玩笑,崔容目瞪口呆地看着杨进。

后者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有些尴尬地咳了一声。‘

崔容心中顿时哭笑不得,却又莫名觉得杨进私下这般模样,其实也很有可爱之处。

****

十几日后,杭州城里出现了一对从长安远道而来的表兄弟,一入客栈就像掌柜的打听茶叶行情,说是家里在长安经营茶行,这回兄长南下找货源,特地带表弟出门历练。

掌柜的见两人衣着光鲜,谈吐不俗,身后光随从就有七名,便觉得一定是大家族的子弟,因此态度十分殷勤。

他亲自给两人安排了上房,又热情地介绍了杭州大大小小的茶园子,还道:“苏州城的茶叶顶好,两位公子不妨多住几日,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年长的公子谢过,给了掌柜赏钱,叮嘱他安置好马匹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表弟和两名随从出门去了。

这两人正是乔装后的杨进的崔容。

根据黑衣骑的线报,长安的那批私盐就是从杭州装的船,所以两人就直奔此地而来。

到了杭州,他们自然不能联系地方官员,只能私下里暗访。私盐之事必定十分隐秘,一时半会儿看不出端倪,两人打算先在杭州城里逛一逛,熟悉熟悉环境。

与长安城的市坊格局不同,杭州城由一条一条蜿蜒的街道胡同构成。街上人烟辐辏,车马骈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色货物都见有人出售,到处是生意兴隆的景象。

崔容感慨道:“人常说江南鱼米丰饶,是块富庶,如今一见之下,竟比长安城也不差分毫!”

“天下之大可见一斑。”杨进也议论了两句:“这杭州城川泽广远,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积年累月自然不同。加上此处有漕运之利,南北商贾无不汇集此处,也难怪这般富庶。”

说起漕运,崔容又想着那批私盐可不就是走的水路,于是便说要去码头看一看。

几人找行人问了路,打听到杭州城最大的码头,便一路往东面走去。

到了码头,崔容远远地就被那繁忙的景象震惊了。

只见码头上停靠这密密麻麻的船只,有的载满了货物正要出航,有的却刚刚靠岸停泊,正在紧锣密鼓地卸货;河道上,还有船只往来穿梭,熙熙攘攘,竟无一船空闲着。

而在岸边,船工纤夫也有数百人之多,此外还有许多茶馆饭铺,足以看出此地的兴旺发达。

“如果私盐走水运,必得用大船运载。我看可以从几个大码头查一查。”崔容说。

杨进点点头,两人寻了一处茶馆坐下,准备伺机打听消息。

第四十六章、长安茶长商

两人坐下,随意叫了些点心茶水。

等小二上茶的时候,崔容叫住他,塞了一吊钱问:“麻烦打听一下,这里的货船都是谁家的?”

小二得了赏,眉开眼笑地回答:“那可多,王家、张家、朱家、李家……唉,数不过来!不知二位公子是想雇船还是想找人?”

崔容见他伶俐,索性便将先前编好的一番说辞拿了出来:“我们有一批货物,想送到长安去,不知这里可有北去的船只?”

“二位公子要是找往北的船,那可真是来对地方了!”小二一拍巴掌道。

崔容索性叫他坐下,追问:“此话怎讲?”

待小二解释一番,他终于明白原来杭州城里几个码头是按照航线划分的,这东码头不仅是最大的码头,也集中着所有北上的船只。

“我们的货数量大,小船恐怕不载不动,想找大一些的船。”崔容补充道。

小二想了想,说:“要是找大船,恐怕只得朱、王两家。只是这两家生意做得大,价钱比旁人要贵些。”

崔容拿出大生意人的腔调:“价钱不是问题,只是这一趟路途遥远,我们想找个安全些的船队。”

“那就再合适不过啦!”小二笑嘻嘻道:“朱、王两家据说上面关系硬,这些年从没听说出过什么事。公子若真有意,派人找船队管事就行。

说罢,小二还给崔容指了指那管事所在之处。

崔容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从怀里又掏了一吊钱赏了这小二。小二难得碰到这样大方的客人,欢天喜地接了,千恩万谢一番才离去。

出了茶馆,崔容和杨进便往小二所指方向走。

两人没有靠的太近,远远看了看朱家和王家的船队。只见数十条统一规格的大船停靠在码头,船头插着统一大小形状的旗子,上面写着自家名号,看上去果然比其他船队财大气粗许多。

这样的实力,说背后没有什么关系,估计没人相信。

崔容和杨进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两家船队有必要好好查一查。若哪一家有船队经常往长安去的,十有八九有些问题。

这已经涉及到商家隐秘,如何查才不打草惊蛇,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两人站了一会儿,见已经引起往来行人的注意,便立即转身回城。

****

去了码头一趟花了半日时间,眼看太阳西斜,杨进便道先回去休息。

回了客栈,掌柜立刻迎上来招呼:“二位公子回来了,可用过晚饭?小店的厨子是杭州城里有名的,滋味地道,二位不妨尝尝看。”

杨进闻言,便叫他拣几样拿手菜做了,送到客房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