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都市>重生之太子党> 第1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节(2 / 2)

“你知道什么,据说这段柏,是老六亲点的,也不知这小子吃错了哪门子药。”二皇子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起自己弟弟。

“啊?”崔世卓原本正打算痛斥崔世青,这下愣住了,茫然地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六殿下怎么会认识段三郎?”

“你问我,我问谁去!”二皇子没好气地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这么点事都弄得不顺利,让他很是恼怒,连带看崔世卓也不顺眼起来。

崔世卓已经受了好几日训斥,却不得不忍着,心里将这笔账一股脑儿算到了崔世青头上。

回了崔府,崔世卓便找来自己的贴身小厮,叫他安排人手盯着崔世青的院子。他倒要瞧瞧,自己这位堂弟整出这么多事,到底是想干什么。

****

如果说第一道旨意多少有所猜测,那宫里的第二道旨意,几乎让崔府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当日过午,宣旨的太监带着十几名内侍浩浩荡荡降临尚书府,引起一路围观。

崔怀德接了消息,心中忐忑,让侍女替他穿戴好官袍,带着全府在门口迎接。

一见宣旨的是承乾帝身边的张顺江,崔怀德略略放了心,将他迎进府中,按照惯例塞了一锭银子过去。

“张公公这番前来,所为何事?”

张顺江很客气地接了银子收入怀中,对崔怀德笑道:“崔大人,府上有喜事了!”

崔怀德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不好再问。

等到了吉时,张顺江请出圣旨,展开大声道:“忠义侯兼户部尚书崔怀德,其子崔世亮接旨!”

全府的人都恭敬地跪下,只听张顺江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忠义侯兼户部尚书崔怀德,奉公克勤,忠心可嘉。其子世亮,天资聪颖,仪表堂堂,与十公主乃天造之和,地设之媒,朕心甚悦。今封崔世亮四品忠义侍郎,一年为期,与十公主择吉日完婚。”

圣旨宣完,整个崔府安静极了。

还是陈氏先反应过来,扯了扯崔怀德的袖子,后者才带着全府谢恩。

直到送走了张顺江,崔怀德还没从震撼中回过神来——他府上,竟然要出一位驸马了!

第十五章、 下作手段

整个崔府都被这消息弄得不知所措。

要说喜,这的确是一件喜事。

十公主是薛贵妃的女儿,三皇子的妹妹。薛贵妃在宫中最受皇帝宠爱,十公主更是承乾帝的掌上明珠。

成了她的驸马,崔府不仅能爱屋及乌,更得皇帝信任,还能和三皇子攀上关系,以后左右逢源,在朝中想必更加屹立不倒。

可是从另一方面,这种两头卖乖的行径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至少二皇子恐怕会觉得很不高兴。

二皇子杨时是皇后的嫡子,也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选——在三皇子杨建出生之前。

两人年纪相近,偏偏三皇子的娘又极得皇帝宠爱,宠爱到皇后都有了不可言说的危机感。

朝中一直有流言,承乾帝迟迟不肯立储,是想让两个儿子一较高下,择优而立。

俗语道三人成虎,时间一长,连二皇子也隐隐怀疑自己父皇可能真是这么打算的。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二皇子就有些如芒在背。

从二皇子小时候起,他就是被作为未来储君教育的。等有一天忽然发现,那位子有可能不是他的,那种感觉,估计只有二皇子自己知道多难受。

三皇子及跟他有关的一切都成了二皇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现在,他最得力的助力之一竟然和三皇子结了亲家,比和他的关系还近,这叫人如何能释怀?!

二皇子此刻甚至怀疑从秋猎开始,这一切都是串通好的,连自己的亲弟弟也背叛了自己——否则他怎么不选别人做伴读,单单选了段家的老三。要知道,段临海也是三皇子的人!

还有崔府。

二皇子一想起崔世卓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的模样,就越发觉得他是在做戏,其实早就打算着另攀高枝,所以才故意输掉了比试。

想到此处,二皇子狠狠捶了一下墙壁。

****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何况这本来就是一桩喜事。

虽然崔怀德心里有些忐忑,但也无法推辞,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同僚们的道贺。

而相比之下,崔世亮的心情就简单直接得多,一个词,扬眉吐气。

想当初,崔世亮作为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庶子,整日看着陈氏和崔世卓的眼色过活;就连府里面有些头脸的奴仆,也都逢高踩低,不怎么把他的话当回事。

如今这圣旨一宣,崔世亮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翻身做主。这也难怪,御笔亲封的驸马爷,谁不得给几分面子?

有了这种底气,崔世亮再看自己的大哥,也就一个鼻子两只眼,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嘛!

何况崔世卓和二皇子交好,而他自己是三皇子妹妹的驸马,实在没有必要再像从前那样对他唯唯诺诺马首是瞻了。

“你瞧他那张狂样子!”陈氏简直气歪了鼻子:“这还没完婚呢,不算正经驸马,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眼睛里哪里还有我这个嫡母!”

陈氏越说越气,开始数落起崔世亮的不是:“他亲娘不过是个寒门女子,这些年要不是我开恩,他能活得这么自在?如今一飞上枝头,就翻脸不认人了……”

崔世卓倒是淡定:“娘,你也用不着生气。这种蠢货,用不着咱们出手,早晚会自讨苦吃的。但愿他不要蠢到连累咱们就好。”

麻烦的是如今崔世亮不听话了,有些事还得做些调整。

被儿子一劝,陈氏也稍稍消了怒气,冷哼一声:“老三成不了大器,不足为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