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其他>软绵绵小说合集> 第494章 生活浪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4章 生活浪潮(2 / 2)

短短的恋爱之后进入婚姻,生活依然甜蜜,孩子出生带来了很多没有过的体验,工作依然那么累,但累过了就累过了,爷爷的豁达也是有名的,两口子的日子仍然像水一样流过。

无论经历多少,到后来都是一眨眼的事情,生命的长度在于好事能坚持多久,这是爷爷死前一个月在日记里写下的,爷爷一直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这种热爱顺其自然至死去一刻,从别人述说他的经历上,从他的日记里面能看出来。

他成功将生活展开,就像自己说过的一样——生活细节的全面升华——那是他跟奶奶的婚恋生活。

虽然结婚以后太忙了,然而还保留着自己热爱的习惯,比如写诗,也写写剧本,他的剧本是在新数字化时代拍成电影的,在他死去之后,到了那个时候,本世纪第一批出生的人已经步入社会中心,也进入了主流观众群里面,主要是那一群体在消费他的剧本。

采用爷爷的剧本是去年年头作下的决定,奶奶知道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她还想亲自到取景地去走一走,当然不会让她去,因为是在沙漠,那边的气候会严重打击她的身体。筹备电影花了很大功夫,主要因为自己并不是职业导演,幸好有几个热爱这个领域的朋友,长期交流并互相借用设备,如果不是奶奶突然病倒的话去年年末就启程了。

演员早就找齐,妹妹是其中的重点角色,奶奶这个最疼爱的小孙女本来是最积极的一个,可是奶奶离开对她的打击实在不轻,所以拍摄计划准备再推迟一段时间,还有姑婆,爷爷的堂妹,就是当年让爷爷跟奶奶走在一起的这个关键人物也在演员表当中,当然都会一起去,她今晚来过一趟,来交换自耕农产品,半篮子蘑菇换走了一篮子茼蒿。自耕农宅之间交换农产品是种常态,也是农友生活上最大的乐趣之一,培植出特别优秀的农产品是种很神气的成就,姑婆前年就在阳台上精心培植了十斤左右的西红柿,一流的质量,跟宅友交换了三十多斤各种蔬菜。她并没有独栋自耕农宅,住的是住宅楼,所以能种的东西有限,这类农友最喜欢在家里培养菌类作物,或在阳台的农槽上精心培育一些名种花草,蔬菜种得很少,近两年尤其流行种茶类作物,茉莉和玫瑰特别火,制茶的朴素手艺自然也在这个圈子里面复兴。自耕农宅的流行带起了很多相关文化,比如按喜好自己选购一套心仪的耕作工具。

奶奶那一套耕作工具是她小时候家乡人种菜都用的样式,一张锄头,一把镰刀,一个洒水壶,不只是她用,大家都一起用。给作物浇的水从大缸里面打上来,一个十分古旧的水缸,沉重结实,也算是爷爷留下的遗产了,听说有将近百年历史,喜欢往里面养鱼,最多养两三条,这种乐趣一直没有中断过,直到现在里面还养着两条草鱼,平时在菜地里摘些菜叶喂它们,喂到差不多就在自耕圈子的视频区里和农友交换产品。

姑婆有空经常到这里呆,一来十分喜欢这种自耕农宅的气息,享受亲自下地打理的时光。主要还是能和奶奶呆在一起,跟奶奶是大半辈子的闺密了,一起经历的事太多,感情真如亲姐妹,爷爷离世之后主要就是她在陪伴她,她也可以说是爷爷跟奶奶情感路上最大的目击者。

对于奶奶的离开姑婆伤心归伤心,但更多的是淡淡的感怀,跟她同辈的人这几年一个接一个离开,每一个离开就像敲响了一下钟,免不了让她的心跳离回归越来越近,那是谁都无法绕过的结果,除了淡然面对似乎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面对方式。

后天出发到沙漠那边,自耕农宅托给邻居打理,里面种的菜他们喜欢吃就吃。奶奶亲手播种的菜大多已经可以开摘,然而人已经走了,物是人非,不是没有想过有这一天,而是现在才有对它的体验。今晚不在房间睡,就在农地上,拿个小睡篷在琵琶树底下过一夜,自耕农友经常用这种方式过夜,已经成为这一群体当中的突出标志。睁眼透过纱隔子看着琵琶枝叶后面漆黑的夜空,往时熟悉的场境徘徊不去,应该很晚才睡着,醒来的时候琵琶枝叶后面已经是清晨微亮的天空。

实在不想起这么早,反正今天是妹妹出去买早餐,自己好继续躺在睡篷里面盘划着拍摄的事情,已经习惯用这种方式进行脑活动,到八点多钟的时候妹妹回来,不是买的熟食,是买材料自己做,十几只水饺半斤生面,到菜地上摘棵生菜洗一洗,在树下的厨棚忙活一阵就做好两大碗水饺面,做好的时候肚子已经饿扁了。

这个丫头性格跟奶奶一样,难怪奶奶那么疼她,生活细节上十分活跃,一个劲的投入,就是性子有点执拗,进入判逆期的时候跟爸妈顶嘴不要太多,但对奶奶极为依顺,抠气的时候奶奶开口没有平伏不了的,隔辈尤亲的事情很常见就是了,也算不上什么特别。吃完早餐又去割菜喂大白鹅,大白鹅是两年前跟奶奶一起到农宅之友联锁店买的,本来准备到那里买一只香猪,因为大白鹅太好看就转而买下了它,从此成了婆孙俩的宝贝,喂养得越发有生气。

这几年宅宠已经成了自耕农宅里面最醒目的标志之一,最火的是猫狗香猪大公鸡和大白鹅,兔子和蜥蜴也很受欢迎,甚至养鸟的都有,不过很容易飞走,刚开始的时候妹妹就养过两只八哥,一个星期就飞得无影无踪。养宅宠不只为增添田园乐趣,农友们有时交换不来的作物也可以让它帮忙消费一部分,毕竟同一种作物总体是同时段成熟的,处理不完只能让它们熟烂一部分,当然处理不完的部分不多罢了,农产品发到自耕网络平台基本上都会给换掉。

奶奶和妹妹都是镇上自耕网络社区的活跃分子,跟镇内农友交流农地打理心得和流览不同农友的作物实时生长状况,几乎成了每天的习惯。交换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农友在交换产品,在网上商量好交换什么后用东西装了去与对方换,这个圈子里面图的当然是生活乐趣,当然也不排除深深着迷的农友,前年精心培植了好几株质量顶级的辣椒,也就几斤重,邻市一个农友在视频上获知后马上拿出十多斤优质豌豆自己开车带过来交换,看着对方那种兴头,奶奶于是把大水缸里面养的两条草鱼顺便送给了他。

喂完大白鹅又去摘两块菜叶撕开揉成粒喂大水缸里面两条草鱼,拍下草鱼的动态发到交换区,将近中午时分就有农友过来交换了,也是妹妹曾经的同事,一起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就经常交换自耕产品,彼此地里种了什么已经了如指掌,自耕圈里有一句话耳熟能详,看地里种些什么通常就能知道那个农友的性格,当然只不过是调侃。那个农友的自耕农宅比较大,总体来说喜欢种些容易打理的作物,比如萝卜、土豆、红薯之类。

两条草鱼换了十多斤萝卜,挑两根爽利地削皮切丝,用来做萝卜糕作午饭,再到外面买点东西回来炒两盘菜够了。

市场在邻街尽头,在爷爷小时候就开建,一直是镇上最大的市场,认识奶奶之前爷爷曾在里面开过菜摊,到现在场内格局早就翻过几次,他曾经开摊的位置如今是个小杂档,两个刚毕业的在经营,一个负责肉案,一个负责菜板,都是妹妹的大学同学,也是爷爷两个高中同学的孙子,都手脚麻利,要一份芦笋回锅肉菜料,肉要偏薄笋要偏长,快刀忙活半阵子就递到面前,三分肉七分笋,葱蒜配料齐备,是平时买惯的份量。

再到旁边摊上买一份三丝炒粉材料,拎着菜篮子离开市场的时候不禁驻足打量它几眼,原因就是爷爷曾在里面工作过,对奶奶的思念让人勾起爷爷的身影,他俩仿佛是同一个形象。凡是爷爷留过身影的地方总让人放开心怀对它们想象一番,从记录片上看过当时的市场,里面普遍昏暗,往往在白天都要开灯,给人的感觉是摆设比较乱,他曾在里面经营过两年,早起晚歇。

一个多么值得敬爱的长辈,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他生时的身影,然而亲切感可以无视远近,就像他曾经说过,有些人在时间之外认识。

爷爷一辈子算不上曲折,也不算太平静就是了,人际关系是谁都逃不过的东西,他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就拿奶奶从家里偷出户口簿跟他结婚那件事来说,他当时迟迟没有下决定,直到奶奶气生得一次比一次大了才畏畏缩缩到法院签字,这件事也让奶奶的家人对他好几年冷面相向,不过事情过去了总归过去了,看到女儿虽然嫁得及不上自己所期望,然而终归是她自己的期盼,男方又没什么刺眼的性格缺点,大家的关系就那样渐渐变暖。

让人欣慰的当然是爷爷和奶奶过上了幸福日子,虽然幸福交缠着奔波忙碌,在那些忙碌日子让幸福不掉落的原因,那些锦上添花的生活细节日夜编织,当中爷爷的下厨手艺功劳颇大,做菜做点心总能让人吃得开心,是个厨艺能手,奶奶也在他手上学了很多下厨手艺,并教给了我们,妹妹学得最好,也做得最专心,她满意地说过这丫头都学到手了。

虽然幸福的日子始终有限,绝症像暴风一样来临,其时正值店面最需要人手,孩子还在读高中,对于谁来说这些情况都只会增加自己心里对死的抗拒,奶奶放下了店里的工作,一直陪他陪到最后,那些熬***子,他面对人生最后一个挑战,赖以过渡的只有曾经的生活经验,奶奶之前对于下厨不是很热衷,厨艺没学得多少,要下厨也只做些简单易烧的菜,但那段时间家里全部饮食都由她一个人包办,不多的时日就将爷爷的厨艺都学通练透。

在最需要的时候到来,最幸福的时候离开,爷爷在日记本里面写下这句的时候人已经快离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