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历史>三国好老师> 359章 一波三折的讲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9章 一波三折的讲学(2 / 2)

“又在何人梦中?”荀爽这句话问的很是直接,但是郑玄却露出了沉思的表情。因为这一点是之前他也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眼下又被问到了,却忽然间闪出了一丝灵光。

“也许,我等不过是他人的一场大梦。”郑玄忽然面色古怪的说了一句,说完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矮了半截。

这话一出,现场又热闹了起来。

看台上,刘辩的脸上也不太好看,一挥衣袖坐了下来:“那朕这天下岂不是也是一场大梦?”

“可真敢说啊。”荀璦这个时候完全放心了。接下来只要还顺着这个节奏往下走,郑玄会把刘辩对儒学的好感败光的。

就算荀爽能拉回来,郑玄这句话,也已经变相的惹了刘辩不高兴了。不管怎么说,至少短时间内,刘辩不会拉偏架。

“康成公倒是巧思,不过是梦也好,不是梦也好。我等终究是要在这方天地有所作为的。我等儒家子弟,修齐治平,只在己身,不在外物。”荀爽这句话,才算是真正的让这场讲学进入了正确的节奏当中。

“而修齐治平,则应该知礼。”荀爽快速说道:“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这就是抛出自己的论点了。

郑玄这个时候也从“人生不过是他人一场大梦”的愁闷中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刚才犯了大错,想要弥补一二:“礼者,制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简单地说,郑玄认为礼就是制度,就是纲常。只有制度纲常稳定了,那么百姓就知道自己改做什么了。

荀爽则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礼是有两层涵义的,一方面,“礼”是养人之欲的。人而有欲不可不让其得。人人想得其欲,便不免要争,争则乱,乱反不得其欲。故每一个人既要得其欲又不能不有所节制,这就是养其欲。

另一方面,“礼”是显示区分的。人之所以能够组成群体战胜周边环境,是因为有所区分。

这一点,郑玄也是统一的,他笑着回道:“余尝闻,荀子曰: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此言实乃天下至理。”

两个人渐渐进入状态,开始炫技。从根本上来说,两个人对礼的认识还有所区别的,郑玄对礼的注释更注重皇帝的权威,神化皇权;荀爽对礼的注释则更重视制度、律法,制度与法律对人的制约作用。

他们俩说的天花乱坠,舌灿莲花,底下的人也听的如痴如醉,满脸陶醉。包括一开始生气的刘辩,都听得入神了。

实在是这两位在礼学上的造诣太深,任何高深的东西都被他们两个人以简单的形式讲出来,不但讲出来了,还非常的有趣,吸引人。

事实上,这两位不光是经学大佬,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老师。郑玄教出来的徒弟,后世比较有名的就有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等。

荀爽就更不用说了,只要看看东汉末年,荀家除了多少大佬就明白了。

之所以教育的学生比较出色,不管是他们学问精深,主要还是会讲课。眼下这场讲学,两人一同发力,自然是讲的妙趣横生,让人沉迷进去。

哪怕是董明,也听得非常用心。

但,讲得好归讲得好,事情还是得做。他听的用心,也打心眼里佩服这两位,毕竟真要讲“礼”,他也就是个文言文翻译的水平。不像这二位,掺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政治理念、政治抱负的。

大概讲了一个时辰,两个人都停了下来。有人上去送茶,将两人扶下来。这不是说讲学就结束了,反而精彩的才刚刚开始。

因为在等一刻钟之后,两人休息好了还会上来,然后接受在场所有人的提问。甚至于,有谁要是有信心的话,也可以上去跟两人辩驳一番。

荀爽和郑玄下来的时候,额头上可以看到细密的汗水,被人扶着来到后台,直接坐在了软塌上。都没有了说话的心思,全在闭目养神。

董明就在一旁站着,也没有打扰他们,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这两位还得更辛苦一些。这也是他的一个优势。

毕竟是两个老人家,精神劲头本来就不如他,在这么消耗一场,接下来肯定会受到精神和肉体双重疲惫的打击。

尤其是荀爽,他的身子骨现在已经很糟糕了,这么一场下来,估计折寿了。董明也不清楚这老头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是在拿命拼啊。

看台上,百官也纷纷称赞刚才两人的辩论,一众儒家出身的大臣们更是兴奋地脸色通红。蔡邕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卢植的旁边,两个人正在小声交流着。

“子干兄,这三礼之说可是你提出来的,想不到康成竟然走在了前面啊。”蔡邕倒不是调侃卢植,而是单纯的佩服郑玄:“守节不仕这些年,却以经学称雄于世,我等是不是错了?”

卢植摇摇头:“儒者,为国效力也好,为先贤著述也好,都是本分。没有什么错与对的。只不过,随着康成的名望越来越高,当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又要被翻出来了,老师这身后名唉”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但是蔡邕却知道他什么意思,不过这件事他也没法说什么,只能叹一口气。

郑玄和卢植有同一个老师,这个人叫马融。他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当年郑玄从他那里离开的时候,马融觉得这人诗书礼仪全都精通了,很是夸耀了一番。

并且还跟学生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可是郑玄刚离开没有多久,这位就带人追了上去,想要把郑玄给杀了好在郑玄聪明,提前发现了追兵,躲在了一个桥洞下面,不过却被发现了。

只不过马融这个人,精通术数,痴迷于算命。他发现郑玄的时候,见郑玄躲在桥洞下面,叫上的木屐还踩在了水面上,便对人说:“郑玄如今土下水上,依靠着木,这回他死定了”

于是不杀郑玄,带人离开了。

这是因为马融很是迷信,故人认为,土下水上的木,只有棺木。当时郑玄的处境在马融看来,就是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实在没有必要自己动手,凭白污了名声。

由此,郑玄逃过一劫。

眼下,郑玄名声越来越大,门人弟子也遍布天下,这些早年的事情早晚被人扒出来。到时候,马融难免会被人拉出来鞭尸

“不说这些,还是等着看待会儿伯照上不上台吧。”蔡邕叹了一口气之后,又道:“今儿个说不定是伯照一鸣惊人呢。”

“文教大兴啊。”卢植毕竟是个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狠人,只是稍稍感慨了一下就重新打起精神:“今日讲学,定将流传千古。”

“是极是极!”

</br>

</b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