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都市>灵眼神医>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新教材出炉(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新教材出炉(下)(1 / 2)

第二套教材是《新编中药学》。这一套教材也是分为上中下三册。

其中上册最厚,做本书里面记录了上千种中药材。具体的内容包括这些中药材出产的地区,外观特征,如何区分药材好坏,以及如何加工炮制这类药材。

接着还介绍这些药材的用途,药性,禁忌症,以及在一些临床实践中对于这些药材的简单用法。

虽然在传统的中药学之中讲究各种药材君臣佐使,相辅相成。其实对于大多数的常见病症,只要病症判断的对,简单使用一两味对症的药材就足以把病治好。

《新编中药学》中册上面主要的内容就是介绍中药的配伍。该如何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身体条件乃至不同的季节采用什么样的配伍,这是一个庸医和一个高明的医生之间的重要区别。

一个高明的医生是应该能做到对症下药,对人下药的。

罗少飞所编撰的《新编中药学》下册,主要论述的就是在那些中医学典籍中的经典验方以及这些验方的实际应用。

同样,《新编中药学》的授课,也是从大一开始,只不过上册的内容要贯穿整个大一的两个学期,大二的时候再分别学习中册和下册。

这是因为一方面上册所包含的中草药类型特别多,需要时间来让学生们消化。

另一方面,如果要学习中草药的配伍,就必须结合中医理论知识,所以把这个安排在大二进行学习是非常合适的,基本上就跟中医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步了。

罗少飞编纂的第三套教材,是《中医临床诊断方法》。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中医四诊法。

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jīng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xiōng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罗少飞认为只要要完全掌握了这四诊法,就足以用着中医的方法诊断出绝大多数的疾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