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科幻>未来接收器> 第607章 疯狂设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7章 疯狂设想(1 / 2)

第607章 疯狂设想

求票了。

其实不用郭仕达提醒。初江伟也知道该怎么做。毕竟世事艰难,他被单位辞退后,到外面谋生,不知受了多少白眼,为了心目中的理想,他也不得不收起了傲气,学着夹着尾巴做人,也尝试着去学着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尤其是到了燕京打工,在民办的培训机构当老师,那竞争才是白热化的,学生要挑刺儿,学校领导要盯着看,同事的关系也要打理,那一万块钱的月薪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初江伟从随身带着的包中,掏出了一个文件夹,双手捧到了刘士卿面前,“刘先生,这是我拟定的围海造田的计划书,你先过过目。”

这是一个厚达两百多页的文件,上面有大量数据、图片,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是人工修改的。初江伟来的仓促。根本就来不及重新打印一份儿。

刘士卿简单的翻了一下,挑选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仔细的看了看。这份文件严格来说只能说是一个想象中的东西,上面的数据呀什么的,都是从网上或者图书馆收集的,并不是实际测量出来的。文件中所涉及的一些装置,也有很大的欠缺,特别是涉及到农作物培育之外的领域,诸如能源、机械等领域,在这份文件上就显得非常的单薄,甚至是漏洞百出。

“初先生,你能够给我解释一下吗?”刘士卿毫不客气的把这些漏洞指了出来,“坦白讲,我本来对你的计划挺感兴趣的,可是我现在一看,就发现如果我把大笔的资金,投资到你的围海造田的项目上,那可真是太愚蠢了,十有**得全都打水漂。”

初江伟神色一黯,不过他没有灰心,而是说道:“刘先生,你先不要忙着否决我的计划,我可以解释。你指出的那些漏洞,我都知道。坦白的讲,它们都是制约着围海造田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围海造田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复杂科研工程。我虽然是个博士,却也仅仅是个农业学的博士。严格的说,是育种学方面的博士,在其他的领域,我所掌握的知识很比不上这些领域的大学生强。不过一直在努力,在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

刘士卿点了点头,“那这些数据,你怎么解释?要知道海洋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个海域和另外一个海域的差别是相当大的,海水的温度、所含矿物质的多少、洋流的方向等等都是不一样的。你认为你把你的模型建立在网上和图书馆中搜集到的数据上,可靠吗?”

初江伟很干脆的摇头,“当然不可靠。可是刘先生,一法通百法通,我把模型建立在我能力范围内可以收集到的数据上,把整个模型搭建起来,不是说到了某个海域,一定要把海田建设的跟我计划书上的模型一模一样。它只是一个练兵的过程,等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变化。另外,我之所以采用网上或者图书馆收集到的数据,也是因为经费不足。要是有钱的话,我也希望能够亲自把华夏所有海洋的情况详细的测量一遍。”

“你的解释让我勉强让我满意。我再问你,你觉得你确定的这种育种的方法合适吗?”刘士卿对围海造田科研工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开始提出质疑。

初江伟的设想是用一种逐步演变的方式,培养一种能够适应海水养殖环境的植物出来。他在动植物的演化历史中,都存在着基因变异的问题。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害虫的耐药性问题。几十年前,农民们打药的时候,只需要往水里面添加很少的敌敌畏,就可以杀死各种害虫。但是到了现在,把一些害虫丢到装着敌敌畏的瓶子里面,害虫能在里面洗半天澡,把它从瓶子里面捞出来,屁事没有。

初江伟打算利用这种特性,先搜集几种可以在海洋中生长的开花植物,对它们的基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取那些能够让它们适应海洋环境的基因片段,然后将该种基因移植到普通的植物之中,然后把新培育出来的植物,放到按照不同比例调和的纯水、海水的混合液中,让该种植物逐渐的适应,最后适应完全的海水生长环境。那时候,就可以把植物移植到真正的海洋中了。

这是初江伟的一种设想,看起来比较靠谱,另外一种设想,就几近疯狂了。就是在海洋中,搭建一个永久性的水上平台,就和海上钻井平台一样,耸立在海洋表面上。然后在这个平台上。修建一个海水淡化处理厂,同时在平台周围造一些海田,把淡水注入其中。这样的话,可以绕过基因研究这个环节,直接开始在海洋中进行农业生产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