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网游>重生之大清帝国> 第一百一十章 我给你们上堂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章 我给你们上堂课(2 / 2)

“荡寇”行动的成功实施举世震惊,被各国军界所津津乐道,称为“一万英里大营救”。之所以这样形容,是因为国外军界是以中国首都北京为起点计算的,因此就有了1万英里之说。

中国军方派出的这支总计只有160人的特战分队深入虎穴,远程奔袭老牌欧洲强国——法国,中途飞越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国家的领空和领海,最后在法国人的眼皮底下夺走了排水量3万多吨的“瑞凤”号邮轮这个大家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事实。不过,为了保密,实施“荡寇”行动的中国军方的飞机、舰艇和特战分队在没有事先通知相关各国的情况下侵犯多国领空、领海,单独发起武装行动的做法也招致了各国政府的抗议。

“荡寇”行动的结果是特战分队以9名队员伤亡的代价击毙了看押“瑞凤”号邮轮的全部44名法国军方人员,成功解救出了全部中方人质。

当时,执行突袭任务的特战队员们头戴长檐软帽、身着紧身军装、脚蹬高筒军靴、手持自动步枪、腰挎手枪和伞兵刀等在己方配备了加装了红外线夜间瞄准具的07式狙击步枪的狙击手们的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在同一时刻从四面八方冲入邮轮的中央餐厅,一边高喊着“中国人都趴下!”的口令,一边连续投出了一颗颗非致命手榴弹——闪光弹。

顿时,炽烈的强光让船上所有人员的眼睛都在措不及防之下暂时失明了,当然也包括那些全副武装的法国军方人员。就在这短短的十几秒钟内,震耳欲聋的枪声和凄厉的惨叫声连续不断的响起,然后,全船便归于一片死寂…

视觉逐渐恢复后,卧倒在地的中国人质们这才发现,在明亮的灯光下,硝烟仍在弥漫,刺鼻的火药味儿仍旧浓烈,那些带着黑色防护镜、面容冷峻的特战队员们象狸猫一样迅捷的在船上各处穿梭,口令声此起彼伏。

此时,十几秒钟之前还在残暴虐待他们的那些法国军方人员都已被威力巨大的07式狙击步枪弹和12式自动步枪弹打得血肉横飞了!

“荡寇”行动准备工作之复杂、距离之遥远、营救之艰难都是让各国军方人士所不敢想象的,更不可思议的是此次行动从策划、组织、实施到完成仅仅用了9天时间!

中国国防部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安全局极其到位的情报工作和国防军优秀的战术素养以及政府果敢而坚决的行动意志给各国军界上了一堂精彩绝伦的教学课!在铺天盖地的赞叹声中,各国政府的抗议根本无人去理会了。

此次风波逐渐平息后,各国军方在被深深震撼之余都开始用冷静的眼神去审视本国jūn_duì 与国防军的差距了,尤其是法国军方,经此一战,一下子就丧失了与国防军继续对抗下去的信心,举国震动,当职政府遭受国内各党派、宗教团体和民众的猛烈抨击,濒临垮台。而中国一度风云迭起的战后国际形势却因此开始趋缓。

其实,康凡这次之所以这么坚决的要求快速实施“荡寇”行动除了主要考虑到中方人质的安全、坚决不妥协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原因:那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安全局情报机构趁欧洲战乱之际,派出大批特工人员在整个欧洲地区展开了一场抢回中国国宝的秘密行动。这个行动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把那些英、法、德、意、奥、俄等国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从大清帝国的圆明园、皇宫以及民间抢掠走的国宝不折手段的弄回来,物归原主或是返还原址或是保存在新建成的国家博物馆中。

此次“瑞凤”号邮轮就运载着一批偷抢回的国宝和多名特工人员,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工人员的存在才会使“荡寇”行动增加了成功的几率。说起来,法国军方这次扣押“瑞凤”号邮轮虽然是配合英国试探中国的底线,但也不是纯粹的无根无由。

当然,这一切只有康凡和李局长心知肚明,而康凡是不会让欧洲人抓到把柄的。

“明犯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就是康凡对这次行动的简单总结。而他的这句引用自中国汉代名将陈汤名言的豪言壮语也从此就成为了国防军最为推崇的行动准则,随后便在各国军界中所广为流传,闻者无不胆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