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网游>龙腾中华> 第145章 国家态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章 国家态势(2 / 2)

10月29日,蒋介石一身戎装,亲自乘火车来到前线,在南翔附近召集淞沪参战部队师长以上会议,听取战争汇报。听完汇报,照例又是他发表讲话。蒋介石看上去异常激奋,说:“倭寇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现在打了近3个月,连我们一个上海还没占去。各位统帅所部,努力抵抗,不惜以壮烈的牺牲,给倭寇以绝大的打击,此种为主义为国家拼死抗战的精神,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一般外人看见中**队装备欠缺,武器不良,以为一旦对日作战,必不能抵御侵略。这一回我们淞沪各军经过3个月的抗战,左翼仍能维持原有的阵地,右翼阵地亦按计划只作战略的移动,这种奋勇超绝的战绩表现出来,无论中外人士,对于中**队,不仅改变了从来轻视的心理,而且都不能不表示非常的赞叹和钦佩,英美各报且赞扬我jūn_duì 已因沪战之英勇,与此次有秩序之转移阵地,安全退却,证明中**队已经建立其****基础于从来未有的历史之上方。近3个月来,我们虽然没有得到打得胜利,但在我们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大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已实在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

蒋介石鼓励打气,最终仍要求手下将士发扬奋勇牺牲之精神,予日军以更大的打击。

淞沪抗战从8月至10月已延续两个多月,在中**队的英勇抗击之下,日军虽增援了6个师团,且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仍不能解决战局。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这对其速战速决战略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有限,同中国这个庞然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是万万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径即是速战速决。此时,日本统帅部对于日军经数次增兵后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会战态势,感到极为恼怒,同时也大为焦急。大本营经过审慎研究商讨后,认为中国已倾全国兵力之五分之三云集上海,已然摆出决战架势,而此前日军一直放主力于华北方向寻求决战无异战略部署的浪费,因而提出目前刻不容缓的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役,并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日军第10军的作战要领方案是:一、预定在10月末或11月初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地域登陆,主力以快速突进方式向黄浦江之线前进,攻占松江,切断沪杭铁路,一部向闵行渡河点前进,策应上海派遣军作战;二、渡过黄浦江之后向上海以西及南方攻击前进,与上海派遣军配合消灭上海周边的中**队。

10月30日,参加上海方面作战之日本兵力达两个军近10个师团,比整个华北战场日军的全部兵力还多两个师团。此外,日本海军也加强了华东方面的作战力量。10月20日,日海军以第3舰队为骨干力量,抽出部分舰艇,编成第4舰队,以“足柄”、“天龙”、“龙田”、“夕张”及第4、第5水雷战队。而由第3、第4舰队组成“中国方面舰队”,长谷川清中将任司令官并仍兼第3舰队司令官。

上海已成了中国的主战场,日军稀里糊涂地被蒋介石吸引到了华东。松井石根为打破上海战场僵局,决定放弃正面的消耗战,计划在上海的战略后方登陆。左右选择,他把登陆地点选在了上海南方的杭州湾北岸。这里海岸线平直,近岸有近40尺以上的水深,是淞沪地区最良好的登陆场所,日军登陆后如占领松江,即可切断沪杭铁路,与北面的上海派遣军配合,对淞沪地区之中**队形成战略大包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