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是在六个月零一十一天时正式摘nǎi。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mā mā 的nǎi质量不好了,nǎi水不在是白sè而是灰sè,在mā mā 看的书里被称为灰nǎi,书上说灰nǎi已经没有了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再让婴儿吃会影响婴儿对膳食营养的摄入,也就是说灰nǎi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营养需求了。况且杨周胃口非常好,吃嘛嘛香,想来从食物中完全可以获得足够营养,再吃nǎi只会影响他的饮食。再者mā mā 要上班,忙起来会回来很晚,杨周有时等着不吃或少吃饭,索性断nǎi更好些,腾出胃口让孩子多吃饭菜。孩子摘nǎi这件事,mā mā 自己是不敢擅自做主的,得商量杨周nǎinǎi,怕nǎinǎi不同意,因为农村老家都要三四岁才断nǎi,而杨周才六个多月。令杨妈没想到是杨周nǎinǎi同意了,虽然老人家说杨周爸爸满地跑了还吃nǎi,却在杨妈把书搬出来后没再拦着,而是选择了相信科学而不是经验。英明的老太太呀!
确定好要摘nǎi后,mā mā 和nǎinǎi做了充分准备,mā mā 尽量减少回家喂nǎi和陪孩子玩的次数,让nǎinǎi陪着喝nǎi粉,吃饭食。这样过了十天,nǎinǎi和mā mā 都觉得可以cào作了。当晚,mā mā 回自己家,杨周留在了nǎinǎi家。其实mā mā 的心里一直是忐忑着的,因为杨周从出生还没有跟mā mā 分开过。mā mā 的心里一直放不下来,一直惦记着可怜的宝贝,但还是忍了三天才回来看他。后来nǎinǎi说,他还是蛮听话的,第一晚找不着mā mā 哭了,nǎinǎi把他放到小摇车里,一直摇动把他晃悠着弄着了;第二天没见到mā mā ,哭咧了几次看没管用,本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思想不闹了,晚饭时一看又没有mā mā ,也不再哭了,晚上喝完牛nǎi后,扶着床头又蹦蹦跳跳,蹦累了躺下就睡着了;第三天,揪着心的mā mā 回来了,到家时,杨周在睡觉,mā mā 的眼泪几乎要掉出来。杨周醒来后,一头扎进mā mā 的怀里,紧紧搂着mā mā 的脖子不肯放开,mā mā 也不忍放下孩子,就这样,mǔ_zǐ 温存了许久。然后mā mā 开始给杨周讲mā mā 去干什么了为什么这么做,并保证以后绝不会扔下孩子,有事都告诉孩子,他似乎听懂了,只是撒娇般地在mā mā 怀里蹭蹭,也不再要求吃nǎi,mā mā 夸他真乖。想着回来前,又采纳过来人的建议,在**摸了点辣椒,有点多余了。后来杨妈想起来还觉得多余,不是因为杨周没再要求吃nǎi,而是若是他真要求吃nǎi而mā mā 又没抗住同意了的话,这点辣可阻挡不了杨周,后来的杨周无辣不欢,当然这是后话。这时因为杨周不再指望着吃nǎi,mā mā 可以安心呆在家里继续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杨周也开心了,尤其是他的好吃的多起来了。皆大欢喜,杨周仍然是个nǎi娃娃,因为他每天喝牛nǎi,但不再是吃母nǎi的nǎi娃娃了,长大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