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文学>都市>农家小地主> 第372章 准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 准备(1 / 2)

.

济善堂的官吏不入品级,连在街上巡逻的捕快都不如。

至少做捕快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管理济善堂也就只能截留一些给济善堂的吃食和衣物等。

而那些吃食和衣物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至于捐献过来的银钱大部分都不会过他们的手,以往遇上贪官污吏,捐献的钱十分能有一分到济善堂就算不错的了。

但从上任知府邓茂始,钱塘的吏治都比较清明,这也是木兰和李石愿意往济善堂送物资的原因。

现任知府安宣义看着中庸,没什么作为,但他一直保留着邓茂的许多政策及清廉的形象。

木兰和济善堂的人算熟的了,毕竟每年都有两三次往这里送东西。

秦孝廉看到李家的马车,忙从济善堂里迎了出来,门口聚着一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以及弓背的老人。

李太太来了,快里面请。

木兰看了那些人一眼,露出一个笑容,和秦孝廉一起进去,秦大人,我看济善堂的人少了不少。

有手有脚还能干活的都到附近的村庄找活干去了,就是帮人收稻,多少还能赚几文钱。稍大一些的孩子则跑去拾荒去了,那些还能走动的老家伙也去了。所以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了。

这样也好,多存些粮食,冬天的时候也好受些。

太太这次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现在是秋田,又不是青黄不接和大冬天的,一般苏木兰不会来这里的。

的确有事和大人商议。木兰坐在一边椅子上,谢绝了对方倒茶的举动,直接道:我打算给北边jūn_duì 送一批棉衣棉裤过去,只是和绣坊订购价格太高,所以我想请大人和济善堂的人帮忙。

秦孝廉心中一跳,不由坐直了身子,眼睛闪亮的看着苏木兰,太太的意思是

让济善堂会做针线的人帮忙缝制衣物,就算是不会做针线的,也可以帮助打棉花,填充上也可以帮忙,这样速度快些。

太太多年来一直在资助济善堂,这次又是为边关战士筹备物资,我们自然会鼎力相助,您放心,晚上等他们回来了,我就和他们说,若知道这次是帮太太,他们一定会非常乐意的。

我也不叫他们白帮忙,现在是秋收的尾巴,棉花和棉布我也没准备好,只是提前和你说一声。到时候他们帮我做衣服,每做成一件我给他们十文钱,顿了顿,木兰道:我知道这钱少了些,所以等做完冬衣,我承诺给他们每人两套冬衣。

秦孝廉却很高兴,激动道:不少了,不少了,他们出去帮忙收割稻子,也不过一天七八文钱罢了。而且,过了秋收就找不到活干了。

木兰强笑一声,这工钱很低,提出来的时候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正如李石所说的,真要像她提议的那样按照正常的工资给,只怕真就要养出仇人来了。

他们是要长久做慈善事业的,都不希望养出仇人来。

木兰起身,那我们就说定了,您再琢磨一下分配的问题,我这衣服是计件算钱,到时候也要检查质量的,若是质量不过,不仅不给钱,若是费了布料

秦孝廉拍着胸脯道:太太放心,若是坏了布料,到时候我赔给您。

木兰点头,走出去看到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带着一群一两岁的孩子趴在地上,眼巴巴的看着她。

木兰就觉得心酸胀酸胀的,她不由停下脚步,周春忙上前一步扶住木兰的胳膊,太太,我们快走吧,知府夫人还在等着我们呢。

木兰胡乱的点头,情绪有些低落的走出济善堂。

秦孝廉见了心中微喜,仔细的送人上了马车,就高兴的摸着胡子。

秦孝廉的儿子秦钟书在后头见了就撇撇嘴,父亲,人早走了,你再看她也不可能回来的,我们还是赶紧家去吃饭吧,娘都催了三四回了。

秦孝廉啪的一巴掌拍在儿子头上,你知道什么你没看到李太太离开前那不落忍的样子只怕再过不久济善堂又能得一批物资了。

秦钟书眼睛一亮,那我能吃干饭了

你想得美,现在你年纪小,就应该多吃一些流食,这样对肠胃好,不要动不动的就要吃干饭。

秦钟书跳起来,爹你就骗我吧,明明是你没本事,什么年纪小吃流食对肠胃好明明就是没米让我吃饱肚子

周春小心的看了木兰一眼,安慰道:太太为济善堂做的已经够多了。

不过是力所能及罢了,木兰透过车窗看着外头或站或作,都眼露期盼看着她的孩子,轻声道:若是有一日能办个学堂让这些孩子都学到一些本事可以养活自己就好了。

周春吓了一跳,不敢接口,生怕木兰真的就给济善堂办一个学堂了,这里头的花销可不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